“岐澳古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,同时也是龙岐路也一个国际移民之路。”青龙山南端山脚下 ,澳古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、道海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推开厚重木门,国际走入了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南洋庙。
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、张应之路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 。龙岐路也 南方+ 叶志文 拍摄
庙中,澳古壁上镶嵌的道海《南洋庙志》记载了此庙的前世今生。南洋庙建于1812年(清嘉庆十七年),国际毁于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 。移民澳门开埠后,张应之路庙前之通路为香山到澳门唯一陆道,龙岐路也1810年由旅居越南之古鹤乡里呼吁重修 ,澳古后来演变为重新扩建,更名为南洋古庙。
庙前就是通往澳门的古道,虽然古道已经被水泥铺盖,但是南洋庙边上的一段古旧石板路,沿着山体蜿蜒曲折的走势,清晰地映入眼帘 。村人说,这段古旧石板路,就是岐澳古道的一小段遗存 。
青龙山南端山脚下的南洋庙。 南方+ 叶志文 拍摄
相传 ,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 ,少年时跟随长辈多次经岐澳古道石板街路过古鹤村 。1912年 ,在古鹤村的南洋庙前,孙中山用香山县方言向民众发表演说 ,宣传“三民主义” ,聆听的民众倍感亲切,人龙长达数里 。
“这座南洋庙的意义在哪里?”张应龙认为,古鹤村的岐澳古道,是从中山通往珠海、澳门的最后一环 。青龙山下,烟火鼎盛的南洋庙 ,见证的不仅是出海打拼的一代代古鹤人,更是整个珠江西岸的移民人群。
“在过去 ,珠江西岸出海贸易 、移民易居的人 ,都会经过这座南洋庙 ,在此参拜敬香 。南洋庙的得名,与当时下南洋的鼎盛之风密不可分 ,南洋庙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移民文化 。”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岐澳古道 ,也成为中山海洋文明的象征 、海外移民的文化符号 。
点击进入【风韵南粤 文化兴城侨村行】专题
【策划】张培发
【统筹】罗丽娟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苏芷妍
【摄影】南方+记者 叶志文
【通讯员】董菁菁 李红兰 方燕茹
【作者】 苏芷妍;叶志文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